瓷磚變黃的八個原因
一、瓷磚泡水不當
可能是鋪貼前泡水不充分,也可能是同批次的瓷磚泡水時間或次數不同。
為了防止瓷磚鋪貼后吸收水泥沙漿中的水分從而影響粘結效果,對于吸水率較高的陶質磚一般鋪貼前都要對其進行泡水處理。
瓷磚喝不飽水會出現空鼓、脫落現象,而質量較差的瓷磚也可能因為吸收水泥砂漿里的水分從而出現顏色改變。
泡水的時間和次數也有關系,鋪貼后泡水一次的新磚和泡水兩次的老磚會出現色差問題。
所以鋪貼在同一個空間的瓷磚,泡水的時長非常之好保持一致。
二、防水沒做好
墻地面的防水沒有做好,水分會滲入墻體,蒸發后形成的水汽會對表面的瓷磚造成破壞,從而導致變色。
防水要求較高的衛生間、浴室的墻面,建議防水層做到頂部,充分防止水汽、霧水滲入墻體。
地面的防水層至少刷三遍,防止墻體發霉、漏水等問題。
三、磚縫沒有處理好
瓷磚鋪貼后是要進行勾縫的,除了美觀外,更是為了防止水滲透。
用勾縫劑、填縫劑,或者美縫劑等材料都有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勾縫劑和填縫劑兩個月一過,瓷磚接觸水,水分通過磚縫滲透至磚下,就會引起瓷磚滲水變色。
早期美縫劑雖然色彩豐富了,但是收縮塌陷的缺陷沒有得到改善。
經過一代代變更,到非常之新的雙管真瓷、水瓷,美縫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完善。
四、用錯清潔劑
清潔劑可以清除瓷磚表面的不同污漬,但也可能會對磚面及內部成分產生不良影響。
用錯清潔劑,會破壞瓷磚釉面從而導致變色。
業主購買時非常之好咨詢一下瓷磚的抗酸堿度等性能,以便選擇合適的清潔劑,防止釉面被污染。
五、清潔過猛
一些硬度不高的瓷磚,日常保養時要特別注意。使用較硬的鋼絲球、清潔布等材料進行清潔且用力過猛,容易損傷瓷磚,留下細微的劃痕。
剛開始劃痕可能并不顯眼,但大大小小的劃痕聚集污漬后,劃痕就會更明顯,整個磚面看起來也有一種變臟發黑的感覺。
所以,清潔瓷磚,非常之好選用光滑的海綿或者毛巾。
六、瓷磚受熱
瓷磚處于熱源附近,常年累月受熱過度,會導致瓷磚表面發生焦化反應,出現發黑發黃。這種變色是由于瓷磚內部發生性質變化,如果想要改善效果只能重新換掉瓷磚。
七、吸水率過高
瓷磚吸水率過高,說明其含陶成分高,容易滲入液體。瓷磚鋪貼后,瓷磚將濕水泥砂漿中的水從背面吸進來,水分進入釉面產生印跡,從而出現變色情況。
陶瓷磚商品按吸水率可分為五大類,即瓷質磚(E≤0.5%)、炻瓷磚(0.5%<E≤3%)、細炻磚(3%<E≤6%)、炻質磚(6%<E≤10%)和陶質磚(E>10%)。購買瓷磚時要根據鋪貼場所選擇吸水率合格的瓷磚。
買磚時也可以用滴水試驗法簡單測試吸水率:將水滴于陶瓷磚的背面,觀察水的擴散情況,擴散較快的磚吸水率較大,反之吸水率較小。
八、釉面過薄
瓷磚的釉面如同一層保護膜,能有效地防污、防水、防腐蝕等。釉層過薄且不均勻,只要磚面沾了水分,就容易引起變色。另外,瓷磚抗污能力也隨之變差,大量污垢進入并堆積在瓷磚中,造成磚色改變。
購買瓷磚時從側面觀察胚體和釉料之間的厚度,質量上乘的釉面磚的釉面光澤度很高,摸起來很溫潤很細膩。